石家莊殺蟲公司提醒:警惕!紅火蟻入侵之患
被螞蟻咬了一口,竟然發生了過敏性休克?
別看螞蟻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,有的螞蟻卻異常“兇狠”。
例如攻擊性極強、帶劇毒、能致命的毒蟲——紅火蟻。
紅火蟻原產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,包括巴西、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國。20 世紀以來,陸續傳入美國、新西蘭、澳大利亞、亞洲部分國家及多個太平洋群島等國家和地區。2004 年,紅火蟻首次出現在中國臺灣桃園地區,同年 9 月在廣東省湛江吳川市被發現危害。
自 2004 年以來,紅火蟻在我國迅速擴散。據統計,2016 年,紅火蟻入侵 11 個省份的 281 個縣(市、區);到 2023 年,已擴散至 12 個省份的 625 個縣(市、區),7 年新入侵 344 個縣市區,擴散速度仍然很快。目前,我國的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等省份均有紅火蟻分布,其中廣東是發生面積最大、危害程度最重的省份。
紅火蟻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:自然擴散和人為擴散。自然擴散方式包括爬行、飛行、水流擴散;人為擴散方式為隨帶土的花卉、苗木、草皮等植物調運傳播,還可隨垃圾、余泥、堆肥、農耕機具設備、包裝物、貨柜和運輸工具等傳播。
紅火蟻之所以能夠迅速擴散,與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和適應能力密切相關。紅火蟻蟻后壽命可達 2-6 年,每天可產 1000 多粒卵,一個成熟的蟻巢個體數量可達幾十萬只,且一個蟻巢往往有多個蟻后。紅火蟻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很強,喜歡在土壤疏松潮濕和光照充足的地方筑巢,如公園、休閑場地、綠化帶、農田、荒地等。
二、紅火蟻的特征解析
(一)形態特征
紅火蟻成蟲體長約 2.4 - 6 毫米,體色從紅棕色至深棕色。頭部寬度小于腹部寬度,蛻裂線呈倒 “Y” 形,大顎具 4 齒,復眼明顯,觸角 10 節,錘節 2 節。中胸側板有刻紋或表面粗糙。腹錘間有 2 節明顯腰節(腹柄節與后腹柄節),無前伸腹節齒。
工蟻頭部近正方形,寬約 0.5 毫米左右;體長 2.5 - 4.0 毫米,腹部呈棕褐色,第 2、第 3 節腹背中央常有近圓形的淡色斑紋;觸角共 10 節,柄節 (第 1 節) 最長、但不達頭頂,鞭節端部兩節膨大呈棒狀;額下方連接唇基明顯,唇基兩側各有齒 1 個,齒基部上方著生 1 根剛毛。
兵蟻頭寬約 1.5 毫米左右,體長 6 - 7 毫米,身體橘紅色,頭部較小,后頭部平順無凹陷,大顎內緣有明顯小齒,腹部背板呈深褐色。
生殖型有翅雄蟻體長 7 - 8 毫米,體黑色,著生翅 2 對,頭部細小,觸角呈絲狀,胸部發達,前胸背板顯著隆起。生殖型有翅雌蟻體長 8 - 10 毫米,腹部黑褐色,頭及胸部棕褐色,頭部細小,觸角呈膝狀,胸部發達,著生翅 2 對。
卵為圓形,大小為 0.23 - 0.3 毫米,乳白色。幼蟲共 4 齡,各齡均乳白色。一齡 0.27 - 0.42 毫米;二齡 0.42 毫米;三齡 0.59 - 0.76 毫米;發育為工蟻的 4 齡幼蟲 0.79 - 1.20 毫米,而將發育為有性生殖的 4 齡幼蟲體長可達 4 - 5 毫米。1 - 2 齡體表較光滑,3 - 4 齡體被有短毛,4 齡上顎骨較深,略呈褐色。蛹顏色為乳白色,工蟻蛹體長 0.7 - 0.8 毫米,有性生殖蟻蛹體長 5 - 7 毫米,觸角和足均外露。紅火蟻的成熟蟻巢是以土壤堆成直徑 30 - 50 厘米,高 10 - 30 厘米的蟻丘,呈蜂窩狀,包含很多蟻室。
(二)生活習性
紅火蟻是具有高度社會化組織的動物,喜歡群體行動,分工明確。職蟻沒有翅,主要工作為搜尋實物、喂食、照顧幼蟲及蟻后,防衛巢穴,抵抗入侵者,將蟻后搬離危險處;有翅型個體住在蟻巢內直到交配時才飛離蟻巢;蟻后負責繁育后代。
紅火蟻具有很強的攻擊行為,當蟻巢受到入侵者的干擾時,紅火蟻迅速出巢,以上顎鉗住入侵者,用腹部后面的螯針對入侵者連續叮蟄,每次叮蟄都從毒囊中釋放毒液。進攻時喜歡成群蜂擁而上,對于體形相對較大的動物,如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等,它們會選擇眼睛等要害器官發動攻擊。
紅火蟻食性雜,動植物通吃,善于捕食昆蟲、蜘蛛、蜈蚣、千足蟲及蚯蚓等小動物,甚至攻擊蛙類和蜥蜴。也采食植物花蜜與種子,可取食 100 多種野生花草及 50 多種農作物。群體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大量營養物質,尤其需要糖分,其工蟻常成群取食植物汁液、花蜜,或從蛀蟲、介殼蟲身上獲取它們排泄的大量蜜露。
紅火蟻對環境適應能力強,對中性和微酸性土壤最適應,特別是黃泥松土,常筑巢于土壤疏松潮濕和光照充足的公園、休閑場地、綠化帶、城鄉建筑物周邊等處。不能在極為寒冷的環境下生存,在 -17℃的環境下便會死亡。
三、紅火蟻的危害重重
(一)對人體健康的威脅
紅火蟻毒液毒性較高,人被叮咬后,輕者產生灼痛感,傷處出現膿泡并留下長期疤痕。據統計,大約有 2% 的人對紅火蟻叮咬有過敏反應,敏感人群會出現臉紅、蕁麻疹,甚至導致呼吸困難等癥狀,過敏反應嚴重者會出現嘔吐、頭暈和休克等癥狀,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救治,可能危及生命。例如,2018 年 5 月 16 日,廣東東莞一男子在水庫邊釣魚被紅火蟻叮咬,沒過幾分鐘就昏過去,同伴撥打 120 將其送至醫院才搶救過來;2018 年 7 月 20 日,廣西南寧一男子被紅火蟻叮咬后沒有及時就醫,回家后昏迷,送醫后經 2 個多小時的搶救,沒能搶救過來不幸身亡;2020 年三月,南寧市民文女士在河邊草地上遛狗被紅火蟻咬傷出現呼吸困難,送醫及時救了回來。
(二)對生態平衡的破壞
紅火蟻入侵到的地區,會排擠本地同類近似物種。它們捕食其他無脊椎動物,如昆蟲、蜘蛛、蜈蚣、千足蟲及蚯蚓等小動物,明顯降低單位面積內的其他生物的數量和多樣性。據調查統計,城市綠地如果被紅火蟻入侵,該區域本地螞蟻種類可減少 80% 左右。美國一項研究顯示,在一些紅火蟻入侵泛濫的地區,多種鳥類受到傷害和威脅。
(三)對農林業生產的影響
紅火蟻可直接取食并破壞植物種子、果實、幼芽、嫩莖和根部,造成經濟損失。例如,直接取食可導致甘薯產量降低 30%。紅火蟻在農田或牧場建巢形成的巨大土(蟻)丘,給耕作、收割等造成了巨大的麻煩。同時,它們還會破壞灌溉系統,降低工作效率。在湖南調研期間,曾發現紅火蟻入侵一個村,導致農民放棄了耕種幾十畝耕地,有三十多畝玉米地絕收。紅火蟻可直接危害大豆、玉米、向日葵、甘蔗、蔬菜、柑桔等多類作物,其危害方式包括搬運種子,降低出苗率;危害果實,造成畸形、腐壞;破壞作物嫩莖、嫩芽、根系;保護害蟲,增加作物疾病等。紅火蟻發生區,作物出苗稀少,長勢弱。
(四)對公共設施的損害
紅火蟻喜歡在戶外電子設備、公園草坪、農田溝渠和堤壩中筑巢,對電子通訊設備、水電工程、城市公園和建筑等公共設施造成嚴重破壞,危害公共安全。紅火蟻有趨向電磁波和散發熱量地方的習性,尤其在冬季低溫時,紅火蟻喜歡在路燈、交通信號燈箱、程控交換機箱等內部筑巢,啃食電線膠皮,導致設施破壞、功能失靈的情況時有發生。例如,紅火蟻在空調等電器設備和水利、通信等公共設施內、外筑巢,可能導致停電甚至火災等事故。
四、紅火蟻的防治之策
(一)防范措施
加強宣傳教育,提高公眾認知:通過多種渠道如電視、報紙、網絡等進行紅火蟻危害及防范知識的宣傳。利用真實案例,向公眾展示紅火蟻對人體健康、生態環境和農林業生產的嚴重危害,提高公眾對紅火蟻的警惕性。例如,可以介紹每年因紅火蟻叮咬而導致的醫療事件數量,讓公眾認識到紅火蟻問題的嚴重性。組織社區宣傳活動,發放宣傳手冊,講解紅火蟻的識別方法、防范措施和被叮咬后的處理方法,強化個人和群體的防范意識。
建立監管法律措施,規范物品流動:政府應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,明確對紅火蟻的監管責任和處罰措施。規范物品、人員的流動和交通運輸,加強對進出境貨物、木材、花卉、苗木等的檢疫力度。據統計,每年因未經檢疫的物品帶入紅火蟻的事件不在少數。通過嚴格的法律措施,可以有效防止紅火蟻的擴散。
加強入侵物體檢疫:對進出境的貨物、木材等進行嚴格檢疫,設立專門的檢疫站點和專業檢疫人員。在檢疫過程中,采用先進的檢測技術和設備,確保不放過任何可能攜帶紅火蟻的物品。例如,對進口的花卉苗木進行全面檢查,一旦發現紅火蟻,立即采取處理措施,防止其進入國內。
限制種植異地植物:制定相關政策,避免種植容易引發紅火蟻入侵的外來植物。加強對苗木市場的監管,減少異地植物的引進。同時,鼓勵種植本地適應性強的植物,減少紅火蟻滋生和擴散的機會。
加強生態復原:通過植被復原、土壤改良等措施,提高生態系統的抵御能力。增加本地植物的種植,豐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,減少紅火蟻的適生環境。例如,在紅火蟻發生區域進行植被恢復,種植對紅火蟻有抑制作用的本地植物,改善土壤質量,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。
(二)有效防治
生物防治引入天敵:可以考慮引入紅火蟻的天敵,如食蟻獸、天敵螞蟻等,但要謹慎評估其對本地生態系統的影響。在紅火蟻的原產地,有多種生物可以控制紅火蟻的數量。據研究,食蟻獸每天可以吃掉大量的紅火蟻。然而,引入外來天敵需要經過嚴格的科學評估,確保不會帶來新的生態問題。
化學防治使用專業殺蟲劑:選擇合適的專業殺蟲劑,如氟蟲腈、高效氟氯氰菊酯、呋蟲胺、噻蟲胺等藥劑進行防治。在使用化學防治時,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,注意藥劑的使用劑量和方法,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。例如,在農田進行化學防治時,要選擇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施藥,避免對農作物造成傷害。
處理巢穴并監測:對紅火蟻的巢穴進行深入處理,如采用藥劑灌巢技術。處理后要進行持續監測,防止紅火蟻再次滋生。在處理巢穴時,要注意安全,避免驚擾紅火蟻導致被叮咬。同時,建立監測機制,定期對紅火蟻發生區域進行檢查,及時發現和處理新出現的蟻巢。
放置誘餌毒劑:將有毒誘餌放置在紅火蟻活動區,使其攜帶回巢,實現整體滅除。選擇合適的誘餌毒劑,確保其對紅火蟻有吸引力且效果顯著。在放置誘餌毒劑時,要注意選擇合適的位置和時間,提高滅除效果。
社會化防治組織群眾參與:組織社區居民、農民等共同參與紅火蟻的防治工作。成立紅火蟻防控服務隊伍,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。鼓勵群眾積極報告發現的紅火蟻巢穴,加強巡查和處置。例如,一些地區成立了由志愿者組成的紅火蟻防控小組,定期對公園、農田等區域進行巡查,及時發現和處理紅火蟻問題。
加大科研力度:加大對紅火蟻的研究力度,開發更加高效、低毒的防治方法。科研機構應加強對紅火蟻生物學特性、傳播途徑、防治技術等方面的研究。例如,研發新型的生物防治制劑,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。不斷提升防治水平,為防范紅火蟻入侵提供技術支持。
提醒:在戶外活動時,要注意觀察周圍環境,如發現紅火蟻巢穴或有紅火蟻活動的跡象,應盡快遠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