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家莊殺蟲滅鼠公司介紹常見的老鼠種類之 褐家鼠
世界約有1700多種鼠類在我國,有鼠類約170多種,我國南方主要鼠種有32種,老鼠有家棲和野棲兩類。廣東地區常見的家棲鼠主要有褐家鼠、黃胸鼠和小家鼠三種;野鼠主要是黃毛鼠,又稱羅賽鼠、田鼠。
形態特征:大家鼠(褐家鼠):毛色灰,喜歡在墻根、墻角打洞,一般體重300g左右,大的有900g重。體長133~238mm,尾長明顯短于體長。尾毛稀疏,尾上環狀鱗片清晰可見。耳短而厚,向前翻不到眼睛。后足長35~45mm。雌鼠乳頭6對。背毛棕褐色或灰褐色,年齡愈老的個體,背毛棕色色調愈深。背部自頭頂至尾端中央有一些黑色長毛,故中央顏色較暗。腹毛灰色,略帶污白。老年個體毛尖略帶棕黃色調。尾二色,上面灰褐色,下面灰白色。尾部鱗環明顯,尾背部生有一些褐色細長毛,故尾背部色調較深。前后足背面毛白色。
棲息地:褐家鼠可以被視為一種半水生的動物,喜生活在河岸溪流邊、沼澤地帶、下水道和水稻田中。常可通過馬桶潛入建筑物內。褐家鼠棲息地非常廣泛,在河邊草地、灌叢、莊稼地、荒草地以及林緣池邊都有,但大多數在居民區,主要棲居于人的住房和各類建筑物中,特別是在牲畜圈棚、倉庫、食堂、屠宰場等處數量最多(我國南方數量較多)。
食性:褐家鼠為雜食性動物。食譜廣而雜,幾乎所有的食物,以及飼料、工業用油乃至某些潤滑油,甚至垃圾、糞便、蠟燭、肥皂等都可作為它的食物。但它對食物有選擇性、嗜食含脂肪和含水量充足的食物,其選擇食物隨棲息場所不同而異。在居民區室內,喜吃肉類、蔬菜、水果、糕點、糖類等,還咬食雛禽、幼畜等;在野外,以作物種子、果實為食,如玉米、小麥、水稻、豆莢、甘薯、瓜類、葵花籽等,也食植物綠色部分和草籽,常以動物性食物為主要食料,捕食小魚、蝦、蟹、大型昆蟲、蛙類等,甚至捕食小雞、小鴨等家禽,(另外小家鼠也在褐家鼠的食譜上)。
生活習性:褐家鼠是一種家族性群居鼠類,可以幾個世代同在一個洞系居住,但雄性之間時常進行咬斗。褐家鼠屬晝夜活動型,以夜間活動為主。在不同季節,褐家鼠一天內的活動高峰相近,即16~20時與黎明前。褐家鼠行動敏捷,嗅覺與觸覺都很靈敏,但視力差。記憶力強,警惕性高,多沿墻根、壁角行走,行動小心謹慎,對環境改變十分敏感,遇見異物即起疑心,遇到干擾立即隱蔽。褐家鼠在一年中活動受氣候和食物的影響,一般在春、秋季出洞較頻繁,盛夏和嚴冬相對偏少,但無冬眠現象。
活動能力:活動能力強,善攀爬、彈跳、游泳及潛水。主要靠嗅覺、味覺、聽覺和觸覺來進行活動;能平地跳高1m,跳遠1.2m,能沿磚墻和其他粗面墻壁爬上建筑物頂;能鉆過大于1.25cm見方的開孔,能迅速通過水平粗繩、管子、電纜等,能在直立的木頭、管子和電纜上爬上爬下;善于游水和潛水,能游過0.8km的開闊水面;警覺性很高,對新出現的食物或物體常不輕易觸動。但一經習慣之后,即喪失警惕性。
啃咬能力:褐家鼠啃咬能力極強,可咬壞鉛板、鋁板、塑料、橡膠、質量差的混凝土、瀝青等建筑材料,對木質門窗、家具及電線、電纜等極易咬破損壞。但對鋼鐵制品及堅實混凝土建筑物都無能為力。該鼠門齒鋒利如鑿,咬肌發達。適應性很強,可在-20℃左右的冷庫中繁殖后代,也能在40℃以上熱帶生活,甚至還能爬上火車、輪船、飛機旅行。據報道,在原子彈靶場——太平洋恩格比島上經實彈射擊之后,仍發現有該鼠存活。
巢穴:褐家鼠棲息場所廣泛,為家、野兩棲鼠種。以室內為主,占80.3%,室外和近村農田分別為14.3%和5.4%。室內主要在屋角、墻根、廚房、倉庫、下水道、垃圾堆等雜亂無章的隱蔽處營穴。室外則在柴草垛、亂石堆、墻根、陰溝邊、田埂、墳頭等處打洞穴居。其洞穴分布為:墻根占67.7%,陰溝占8%,柴草垛占7.1%,田埂占5.4%,其他占11.7%。 褐家鼠有群居習性,在族群里有明顯等級制度,級別高的強健雄鼠常把弱者趕出洞穴,獨占幾只雌鼠,占領多個洞穴。
繁殖能力:褐家鼠繁殖力很強,只要環境和氣候適宜,食物豐盛,一年四季均可繁殖。春秋兩季為繁殖高峰期。一般在酷熱的夏季及嚴冬臘月停止繁殖。一年生6~10胎,每胎4~10仔,最高可達17仔。母鼠產后即可受孕,懷孕期20~22天。初生仔鼠生長快,一周內長毛,9~14天開眼,3個月性成熟即可交配生殖,并可保持1~2年的生殖勢能。壽命可達3年,平均1.5~2年。